欢迎登录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教师园地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园地
高效课堂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9-06-28       发布人:来捷

构建高效课堂以来,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因为是在摸索中前行,所以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思考之一:教学观念急需彻底转变

尽管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已看到了不少可喜的变化,老师们也在努力改变教学方法,向传统课堂挑战。但改革是一场蜕变,一时间,我们还难以走出已有习惯对行为的束缚,我们难免担心“不讲学生不会,放手学生会乱”。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实行开放式教学,尚需努力。

思考之二:合作学习实效有待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达到互助共赢的目的。但就目前的教学现状看来,学生有的是更多的新鲜感和参与热情,合作的方法、展示的手段还相当欠缺,所以课堂有时候会显得混乱,我们也会觉得力不从心,以致于我们常会疑惑: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否适合我们的课堂教学。

思考之三:模式推广还得花大气力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师生平等、教学民主已成风气,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课堂局面已经形成。“3535”教学模式已经入驻我们的课堂,大比武活动也在人人过关。但由于学科特点、课型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各环节的落实仍需付出心血。

远谋课堂未来

“万事开头难”在我眼里已不是一句简单的话,而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理。构建高效课堂,我们已经走出了最艰难的一步。在这个摸索前行的过程中,挫折、困惑、彷徨,在所难免。课堂建模,不会一蹴而就。走进模式,是为了走出模式。现阶段,学校推行“3535”课堂教学模式,不是想要将老师、学生框在一个盒子里,而是给我们提供一个模板,提供一种思路,其最终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创建平等、和谐、互动的生态课堂。因此,我们要满怀激情地坚持下去:

一、坚持更新观念,深刻认识高效课堂

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关键是要更新教育观念,用新的观念来指导实践。在新的理念下,高效课堂应该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课堂氛围,应该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有机整合,因材施教,充分体现课堂的生活性、生命性和发展性。对于高效课堂的内涵,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已经形成了以下共识:

1.一个传递知识的课堂

课堂最基础的目标就是传递知识,高效课堂同样如此。学习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我们的课堂在任何时候都必须追求的价值,也是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没有把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和学会学习的过程统一起来。事实上,知识和方法是课堂教学的两翼。高效课堂,我们必须教会学生获取知识。

2.一个培养“完人”的课堂

我们应该提倡“育人教书”,而非“教书育人”。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叶澜教授认为:“课堂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我们应从生命的角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构建新的课堂观,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家园。

3. 一个属于学生的课堂

学生在课堂上拥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拥有足够的自由活动空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变动位置和方向。学生还拥有提问权,可以提出各种类型、性质的问题,同时还能对问题的答案进行评议、发表感受。学生在这样的问答中,思维不断碰撞,从而产生智慧的火花与情感体验,智力也不断从中得到开发。

4. 一个充满和谐气息的课堂

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天地。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自由地发表见解,自由地参与活动,自由地与老师、同学沟通信息,从而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尊重,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释放出和谐的气息。

5. 一个促使教师成长的课堂

新理念、新课程、新课堂,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专业性的要求,那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学内容的研究者,教学艺术的探索者……为此,教师必须关注自我发展。理想的教育、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在师生共同的生活学习中教学相长,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使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成功。

二、坚持角色转变,全面构建高效课堂

1.学会放权给学生

课堂教学改革其实就是改变师生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探究;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种悬念,让他自己去解惑;给学生一点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次机遇,让他自己去挑战;给学生一处空间,让他自己去锻炼。

2. 走稳高效课堂的第一步

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实践者李炳亭老师所著《高效课堂22条》第17条—高效课堂的三条高压线,其中有一条:预习不充分的课不准上。因此,课前准备,我们必须得关注学生的预习。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精心备写预习提纲,明确预习要求,并提前提供给学生,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更重要的是要对预习效果予以检查,有多少学生作了预习?怎样预习的?任务完成得如何?这些我们都要了如指掌。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授课,是实施高效教学的第一步。

3.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堂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借助与同学合作的力量,应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获取新知、锻炼能力,并在不断进取中感受学习的快乐。更要为学生的自主、互动创设条件,也要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教学,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以达到“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的目的。

4、落实高效课堂五条评价标准

五条评价标准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手段,我们的课堂是否高效,首先得从五个参数入手去分析。如果我们能做到课前“五问”、课后“五思”,我想,我们的课堂效果定会好起来。课前一问如何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二问如何实现学生的个体主动参与率,三问怎样设计课堂练习的量、度、序,四问怎样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奋度,五问如何落实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课后一思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是否落实,二思学生的个体参与率多少,三思课堂练习设计是否合理有序,四思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很好地调动,五思学习目标是否达成。

改革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一如既往地相信自己,相信学生,相信付出就会有回报的人生准则,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做细、做实、做精,使“高效课堂”真正高效。

昨天,高效课堂的种子悄然在我们心中萌芽!

今天,高效课堂的花朵已经初绽纷芳!

课堂改革,贵在坚持!只要大家以更加昂扬的气度和只争朝夕的精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相信:明天,高效课堂必将硕果累累!

常用链接: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