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教师园地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园地
语文教学中的作业布置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9-07-02       发布人:徐成德

语文教学中的作业布置

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作业设计的形式却变化不大,许多地方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模式,极大地制约了语文教学的改革步伐。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许多教师思想上对作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语文作业确实是很难布置,基础性作业单调乏味,开放性作业又很难掌控,容易流于形式。本学年,我在教学中侧重对作业设计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收到了一定的实效,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整理如下,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一、抓住课文与生活的契合点,将作业与学生生活接轨

“语文即生活”,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变封闭性的作业为开放性的作业,恰如其分的把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角落,与他们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接轨,让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情感在作业中发展。

二、抓住有效的教学时机,合理布置作业

作业并不都是按部就班的来布置,有时候也需要教师“灵机一动”的敏锐智慧。实践证明,生活中有许多有效的语文训练的时机,抓住这些时机,使学生在一种没有负担和压力的情境中,不知不觉的进行语文训练,不仅能让他们体验到增长知识的乐趣,还能够积累大量愉快而幸福的经历。这样的作业看似“信手拈来”,实际上更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把握力,要时时留心捕捉这样的机会:比如,学校召开运动会,我布置大家设计运动会标语,整理后推荐给学校;班里要开联欢晚会,我就布置大家写主持人的开场白、串联词等,择优录用。有同学获奖或受到表彰了,组织大家写颁奖词;发现大家对一种现象出现认识分歧了,就分成两个队进行辩论赛。

三、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接受同样的知识自然有快有慢。有差异的学生做相同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应该改正过去的命令式、强制式,增加作业的层次性,供学生选择,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不同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展示。这样才能使作业的有效性得以最大的发挥。

四、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自己或互相布置作业

课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自行设计、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作业内容及数量,按一定的计划和要求独立完成。这样就使学生避免无效的重复劳动,有针对性地弥补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查缺补漏,攻克难关和困惑点,也有利于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一步探究下去,丰富知识视野,发挥特长,充分挖掘学习潜能,体现个人价值,并体验探究、成功的愉悦。我在每一单元的学习结束后,都会列出这个单元的各个知识点,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没有掌握或掌握的不好的知识点,再从练习册或其他资料里选择合适的习题进行练习,数量的多少也由自己掌握,遇到疑难自己找老师同学请教。

常用链接: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