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教师园地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园地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导学案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8-06-15       发布人:李昭君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列举地主阶级抵抗派向西方学习的主张与实践;掌握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及实践;了解早期维新思想的主张,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实践作用

2.理解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打破思想牢笼、与时俱进,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

二、重点难点

重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从而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与中国近代史的政治经济形势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核心概念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所谓“中学”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其核心是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其灵魂是儒家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的近代文化,其核心是资本主义的各种制度,其灵魂是以自由、平等为标志的天赋人权思想。这两种文化经过19世纪上半期血与火的碰撞,在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进知识界产生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维新思想: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理学主张的“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伦理观念。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生存受到威胁,封建传统政治思想也遭遇挑战,洋务运动、变法维新、辛亥革命先后上演,维新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从洋务派中发展出来,超越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路,由学习西方的“船坚利炮”发展到政治层面,积极主张变法维新和君主立宪,但遇到了失败。最后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之时,退出了历史舞台。

四、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

一、近代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学器物

1.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

(1)背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代表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林则徐:A.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地位: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 的第一人。

②魏源:A.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的: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以抵御列强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4)评价: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知识界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起了重要启迪作用。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内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义:“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中学为体”指以中国的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生产技术和军事技术,“西学为用”指采用西方先进科技,来挽救清王朝统治(“师夷长技以自强”)。

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它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3)实质:不改变       前提下,利用          ,维护         

(4)代表:中央:奕訢。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实践:洋务运动

①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②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内容: 以________为口号,创办____________。以_______为口号,创办近代___________。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派遣留学生。    ④结果:失败。(失败标志: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6)评价:①将“           ”的思想付诸实践,迈出中国       历程的第一步。②客观上促使了中国近代思想的解放。③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基础。④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洋务派“自强”“求富”的迷梦彻底破灭,说明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行不通。

(7)失败原因:中体西用,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二、近代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仿制度

1.早期维新思想

(1)产生: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洋务运动发展和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早期维新派。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3)思想主张:①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文化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评价:①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维新思想奠定基础。②早期维新思想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2.康梁维新思想

(1)背景: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阶级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况

代表

地位

主要思想

康有为

维新变法领袖

 

 

 

梁启超

维新思想主要宣传者

 

 

 

严  复

中国启蒙思想第一人

 

 

 

4.评价:(1)在维新思想的影响下,光绪帝实行了变法,即戊戌变法(近代中国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2)维新变法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改革教育,起到思想启蒙作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觉醒,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起了重要作用。(2)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课堂探究】

合作探究】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阅读材料一回答:

(1)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

 

 

 

(2)裱糊匠指的是哪类人?(2分)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2分)

 

 

 

(3)你认为“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的因素是什么? (2分)

 

 

 

合作探究

材料一 吾辈今日得稍有世界知识,其源泉乃康、梁二先生之赐。是二先生维新觉世之功。 

                                                       —— 陈独秀

材料二 《天演论》出版以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全国,竟作了中学生的读物了。……在庚子辛丑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还有许多人爱用这种名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     

                                                      ——胡适《胡适自传·在上海》

 

材料三 严复先生《天演论》,当时犹如惊蛰之春雷响彻神州大地,多少人读之有如醍醐灌顶之感。吴玉章、胡适、鲁迅、陈独秀、李大钊、郭沫若、毛泽东等人都深受影响。曹聚仁先生曾说,他在20年中读过500种以上名人回忆录,其传主(即回忆录的主人公)差不多都看过《天演论》,可见影响之深广。

——陈文振《追思严复先生》

材料四 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批的传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阅读以上四则材料,分析维新变法的影响

常用链接: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