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深思熟虑的习惯
当教师的都经历过很多这样的场面:课堂上,当教师刚刚说出问题,有的甚至只说了问题的一部分,就会有学生马上站起来回答(这种现象在小学特别突出),并且有很多时候,孩子的回答是错误的或是答非所问,当这样的情况多起来之后,我们总会感觉到这样的学生扰乱了课堂秩序,所以,一般的做法就是“制止”,有的甚至还会有“嘲笑”,并告诫他们回答问题得先想好了再说,至于如何防
这类现象再次发生,可能有所思考和研究的教师就非常少了。
其实,这种现象提出的是一个“如何培养孩子们的深思熟虑的习惯”的教育学问题。下面阿莫纳什维利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考和经验。
这里首先是一个心理学问题。儿童都爱冲动、爱表现。他们之所以对问题还没有深思熟虑就急于抢答,是因为他们对“问题本身”并不在意,而在乎的是“回答问题”,并且在他们看来“答案是否正确并不重要”。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儿童的普遍问题,是人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与某个孩子的“纪律意识”“不负责任”等方面的品质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我们一定要尊重这种事实,并采取恰当的方式来引导和纠正。
在这个问题面前,可供我们选择的办法可能很多,制止、劝说、处罚等等,比较普遍的办法可能是这样的:先举手,经允许后再发言。但是,这仍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即在没有深思熟虑的情况下举手,有的甚至心思都放在“举手”上面了,对问题的思考倒是次要的。所以,有的教师会有进上步的措施,就是指定学生回答问题。可是这样以来,又容易导致一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还可能因为“常常被教师遗忘”而对问题听而不闻。怎么办?
这里有一个心理学原理:一个人在理解了真理以后,总是想尽快地把真理告诉别人的。况且,每一个人都有权利竭力使自己成为在人类认识的某一领域的开拓者,并为自己的领先地位而感到喜悦。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当在孩子们的头脑里刹那间产生了某种想法,当真理被他们“握住了”,或者马上要被发现了的时候,怎么能够迫使他们安安静静地举着手坐着,并等候老师的从容不迫的指名呢?在这种场合怎么能够对孩子们说:“孩子们,别吵吵嚷嚷的,别招乎我,别叫喊,安安静静地坐着!“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制止的不是喊叫本身,而是不假思索的回答,这就需要耐心细致地去做。号召孩子们”想一想!再想一想!“这能有用吗?如果我不教会他们思考,不把我自己与他们的交流安排得达到使认识真理的过程比他们力求突出自己更重要的那种程度,那么,这种一般号召是无济于事的。
我将怎样做到这一点呢?
——我本人将经常在众目睽睽下一边思考,一边自言自语地解题,以此把应该怎样思考和解题变成孩子们耳闻目睹的事。
——我将给他们布置一些不作紧张的思考就不能解答的特别的作业,并帮助他们拟定循序渐进的思维活动计划。
——我将创造使他们能够自由地议论、证明、反驳、怀疑的条件。
——我将引导他们对作业进行思考,在脑中想着解答作业,使他们必须经过思考后才能说出自己的意见。
——我将增强每一个儿童成为一个善于深思的、敏于思维而“不急于信口乱说“的人的渴望。
因此,我并不介意他们现在的表现!
“请看题,边看边想”
但是,孩子们只看了一眼,很多孩子马上举起了手。
“孩子们,请看着纳托,看他在怎样思考!你们看:他不急着回答,大概,你们也能先想一想?”
……
如果哪个孩子表现出了对知识的兴趣,显现了独立思考和善于思考、勇敢和顽强精神的闪光,我就要对他说一声“谢谢!”因为,这样一来,他就会成为我在自己的教育和教学中的助手。应当鼓励儿童攀登自己发展和成长的更高一个阶梯的任何努力和尝试,并且,除了对他表示我的快乐、感谢和友好态度外,我再也找不到更好的教育方法了。